理完毕后,这两年一直对他们的小家庭不闻不问的父母大发慈悲――邢志坚提出把孙女邢玉知的口迁至他名下,邢志坚所居住的单位家属院,刚好可以让孙女就读市区中心不错的小学、初中。
邢文易当时整个人脑一片混乱,每日都有种不真切的恍惚感。他那时恰好正面临分支,是留在技工岗还是转向办公室?邢志刚无疑建议他选择后一种,邢文易也没有反驳。他或许会忤逆父亲的意愿,而绝不会在现阶段质疑大伯的想法。
他的脑子并不清醒,现在不是能思考这种人生重大岔路口的时候。上一次他纠结是要读技工还是在街上打,是邢志刚一个暴栗敲醒他,让他读书升学;这一次他也愿意听大伯的,他的来路更艰辛、位置也更高,看到的更长远,只有这种长辈的建议是值得听从的。至于邢志坚?他这辈子就不该听他任何一句话。邢文华在高压下楼,而他为了留后稀里糊涂地结婚,稀里糊涂地丧偶,到现在也没弄清楚这样算不算是害了亡妻一生。
他爱她吗?可以说是不爱的。但他也不讨厌她、更不怨恨她。在和吴青茵短暂的婚姻里,反而是他人生的新奇初验:与人同住一个屋檐下而不用爆发激烈争吵。
他们这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温和关系里,除了第一次上床就让她怀了孩子以外,几乎找不出什么暧昧与亲昵。吴青茵甚至主动提出与他分床,她睡在卧室里,邢文易在小客厅里隔出几平方,给自己另焊了一张铁架床。
她曾问:“你会不会怨我?我没给你家庭的温、或者履行妻子的义务。”
邢文易很不解:“为什么会那么想?我们只是互相帮忙。坦白来说,也该是我欠你很多。”
邢文易努力“扮演”一个丈夫的角色,因为他的确不知怎么成为一个丈夫,而这层份的转变,得来得快、失去得也快。
吴青茵不怎么会饭,她习惯和学生一起吃食堂。她喜欢在肉末汤里放白胡椒粉,可等到邢文易把这汤得和她记忆中的妈妈味如出一辙时,青茵已经不太能进食了。
而他学会顺畅地炒出一桌正经的、没有失误的菜时,餐桌另一已经没有人了。
他的心里是比惆怅更加深蓝的感伤。有半个月左右他需要在睡前喝两小杯酒才能入眠,在丧妻之后他不知如何面对年幼的女儿,邢玉知已经会讲话,但她并不懂得什么是死亡,只是问:妈妈,妈妈,我要妈妈。
他的高强度工作不允许他照顾一个离不开人的幼儿,说实话,邢玉知被接走的时候他甚至松了一口气。他不知如何面对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,也不知如何填补自己内心漆黑的空。那时他想:以后会有时间的,他会好好带她长大成人。
而现实是他像一个盆地的人形陀螺,稍稍减速立刻就有外力向他挥鞭一抽,他仅有的少得可怜的周末,依然多数时间待在钢厂对岸的小房子里,等待半夜三更响起的加班电话。那是他作为工人的职责所在,同时也是一种几乎没有容错率的试炼。
九年,他殚竭虑,从技工成为经理秘书;九年,物是人非,双亲皆去;九年,父女隔阂已如天堑。